朗格背面月球,是指月球的背面或者说是远离地球的面,这一面的特点是被一个大区的巨大平原所覆盖,被称为南极-阿波罗盆地,占据了月球背面的大部分。

相比月球正面,朗格背面更具有科学研究价值。首先,由于被覆盖的巨大平原形成于大约38亿年前的一次撞击事件,因此朗格背面可以为研究月球的起源提供更多的信息。其次,由于朗格背面没有受到地球的影响,因此它的表面更为原始,还没有被探测器的着陆所污染,对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影响更大,也能够更好地研究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作用。
目前,朗格背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人类的探测器和卫星上。2018年,中国的嫦娥-4号探测器首次着陆在朗格背面的南极-阿波罗盆地中的范·卡门撞击坑内。嫦娥-4号探测器搭载了植物、昆虫等生命载体进行生物试验等科学研究,并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的无线通信。
此外,国际上还有着联合国卫星组织推出的“Lunar-2”计划,该计划计划在2024年前将6个小型卫星或着陆器送往朗格背面,执行科学研究任务,包括地质结构和月壳厚度的研究等。
可以说,朗格背面月球是人类探知宇宙的一个新的窗口,科学家们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,对宇宙的进一步探索将会在朗格背面月球的研究中得到拓展。